各有关市教育局,各市、县卫生健康委、中医药局,各有关高等学校,广西中医学校:
现将《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广西中医药教育改革与优质进步的推行策略》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行。
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
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
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药管理局
2025年3月4日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国家里医药管理局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中医药教育改革与优质进步的推行建议》,深化广西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中医药教育改革与优质进步,结合广西实质,拟定本策略。
1、强化中医药学科专业建设。
夯实中医药类专业主体地位,调整优化中医药院校学科专业布局,集中优势资源做强做大中医药主干专业,特点进步壮医专业。建设23个中医药类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8个左右自治区级中医药一流本科专业。布局服务生命全周期的中医药专业。健全中医药学科体系,强化中医基础类、经典类、疫病防治类学科建设。支持广西中医药大学建设中西医结合、中药学博士学位授权点。鼓励有博士学位授权点的中医院校与其他高校联合试点培养九年制高层次复合型中医药人才。持续支持广西中医药类一流学科建设。原则上五年内完成第一轮中医学专业认证工作。
2、推进中医药课程教程体系改革。
优化中医药类专业培养策略。探索打造以中医药课程为主线、先中后西的本科中医类专业课程体系,强化中医思维培养。加大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推进思政课程与中医药人文的融合。提升中医学类专业经典课程比重,将中医药经典融入中医基础与临床课程。增设中医疫病课程。改革中药类专业课程体系,增设中医有关课程,加大中药鉴别学、中药炮制学、临床中药学和中药药理学等课程教学,开设壮瑶药等特点课程。拓展中医药经典能力等级考试,逐步达成本科中医类专业学生和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职员全覆盖,纳入学生学业评价体系和规范化培训考核体系。建设一批中医药类一流课程,撰写推广一批体现学科特点优势的中医药壮医药教程。
3、改革早跟师、早临床教学模式和办法。
鼓励有条件的学校,明确师承指导师和跟师学习时间,推行桂派杏林医学生培养项目。强化见习、实习过程管理,拟定规范,严格考核,确保见习、实习水平。推进中医学5+3专业本科毕业实习向师承门诊教学方面改革,与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有机衔接。举办中医药教育高校的附属医院应设置覆盖主要临床科室的教学门诊。将名老中医药专家参与在校生、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带教、讲课纳入其学术传承工作室和流派工作室建设效果考核和个人绩效考评。支持中医药院校邀请民族医药专长专业职员为在校生拓展讲坛和临床带教。
4、改革中西医结合教育。
加大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及师资建设,试点拓展九年制中西医结合教育。探索西学中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新模式,鼓励临床医学类专业学生攻读中医专业学位,允许攻读中医专业学位的临床医学类专业学生参加中西医结合医师考试和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从2025级起,将中医药课程列为本科临床医学类专业必学课,增加课程学时,将中医药科室轮转纳入临床医学类专业毕业实习。在高职临床医学专业中开设中医基础与适合技术必学课程。临床、口腔、公共卫生类别医师应同意必要的中医药继续教育。
5、大力进步中医药职业教育。
支持建设若干个高水平中医药专业。塑造区内外有影响的中医药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和技术技能人才培训示范基地。支持职业院校培养和培训养老保健、中药材种植、中药炮制等中医药健康服务技术技能职员,培养中医护理专业职员,推行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规范试点。
6、探索招生方法改革。
多措并举吸引优质生源考试报名中医学类专业。改革职业院校招生机制,从2025年起,科学调整中职中医专业招生规模。支持中医药院校加大对中医药传统文化功底深厚、热爱中医的出色学生的选拔培养,探索招收有中医家学渊源的学生,打造师承实验班,将中医药传统文化、中医和壮瑶医药特点技能等纳入研究生复试考核内容。坚持需要导向,合理确定中医学类、中西医结合类专业招生计划,逐步增加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培养中医专业医学生招生计划,扩大中医专业专科升本的规模,通过加强招生宣传逐步提升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培养中医专业生源水平。适度扩大中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
7、推进中医临床教学基地建设。
根据国家新标准重新拓展临床教学基地认定审核工作,加大动态管理,规范中医药院校附属医院、教学医院的认定和管理,强化中医药院校附属医院临床教学主体职能,完善附属医院教研室等教学组织机构,形成稳定的中医临床教学体制和机制。拓展中医临床教学基地能力建设,建设35个自治区级中医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择优建设成国家里医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或有专科进步优势、民族医药特点明显、教学能力较强的中医临床科室,与符合条件的综合医院中医科、中医门诊部、中医诊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纳入中医临床教学体系,提高基地临床教学综合能力,塑造一批高水平现代化中医临床教学基地。
8、强化中医药师资队伍建设。
支持广西中医药大学加强教师教学进步中心建设力度,创建国家里医药教师教学进步示范中心。按期对有关院校各层次中医药师资人才进行培养。持续支持国家里医药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建设, 加强中医药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力度。推行卓越中医药师资培养计划,培养造就一批教学名 师和出色教学团队。加大中年轻人教师中医临床实践能力培养,逐步提升举办中医药教育高校的双师型教师比率,加大中医药基础课程教师、经典课程教师、临床教师、师承导师培养。完善师资讲课、临床带教勉励机制,将讲课、带教状况作为教师职称评聘、职位晋升、绩效薪资分配的要紧凭据。
9、深化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改革。
以培养中医思维和强化中医临床技能为重点,加大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科学规划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布局,加大基地建设,建设自治区示范基地、重点专业基地、骨干师资培训中心和标准化住培实践技能考核基地,并择优推荐申报国家级基地,发挥基地引领和示范用途。加大基地平时管理评估,打造基地动态调整机制,加大结业考核、年度业务水平测试、基地评估等结果的运用。具备中医专业学位授权点的高校应根据规定同意符合条件的师承教育继承人和毕业后教育渠道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职员以同等学力申请中医专业学位,确保学位授与水平。完善和健全中医药医务职员全员继续医学教育规范,健全继续医学教育课程体系,提高突发新发传染病控制力。加大继续医学教育信息化管理,强化继续医学教育学习结果应用考核。
10、加大中医药教育水平评价。
充分发挥中医类别执业医师考试导向用途,突出中医思维、中医临床技能考核评价。将医师考试通过 率、规范化培训结业考核通过 率、专业综合评价结果作为高校和医疗卫生机构人才培养水平评价的要紧内容,纳入绩效考核与院校长年度和任期目的责任考核的要紧内容,对承担中医药人才培养任务的高校和医疗卫生机构推行动态管理,水平评估与专业认证不合格者限时整改,整改后不达标者取消有关专业招生资格。探索打造毕业生认可度调查和毕业生社会评价追踪规范。
十1、加强中医药教育支持力度。
各级教育、卫生健康、中医药部门要积极协调进步改革、财政、科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进一步加强中医药教育支持力度,在人才引进、评奖勉励、资源配置等方面给予中医药院校政策倾斜。持续推进区局共建广西中医药大学,加大体制机制改革、政策支持和经费投入,在教育教学改革、一流学科建设、博士点建设、一流本科专业和课程建设、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高水平科研平台建设、一流师资建设、高水平附属医院建设、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及招生计划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支持学校与行业、企业、科研院所共建中医药有关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并在国家及区内急切需要的人才范围予以支持有关专业申报。充分发挥区局共建大学的示范用途,给予愈加开放的政策支持,在课程改革、师资队伍建设、特点人才培养、医疗服务、科学研究等方面获得优势特点,力争建设中医药教育改革进步地区示范性大学。增加广西中医药专业东盟留学生奖学金名额。
十2、加大政策组织保障。
自治区教育厅、卫生健康委、中医药局会同进步改革、财政、科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打造中医药教育协调机制,加大对中医药教育的宏观规划、政策保障、工作指导和水平监控,打造中医药教育与人才需要的供需平衡机制。加强中医药教育支持力度,在人才引进、评奖勉励、资源配置等方面给予承担中医药教育单位政策倾斜。各级教育、卫生健康、中医药部门要加大对中医药教育的统筹协调,将教育改革纳入中医药壮瑶医药综合改革试点重点评价内容,扎实推进中医药教育各项工作,准时协调解决中医药教育管理中出现的新状况新问题,发挥中医药教育服务健康广西建设、中医药传承革新进步的基础性要紧用途。